2014-03-27
在当前的全球化时代里,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公共治理的三个参与者——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变得格外重要。尽管这三个公共治理参与者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发挥着特有的功能,但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决定了公共治理的质量与水平。根据彼得•埃文斯的解释,这里的协同作用是指:公民参与对公共机构起强化作用,公共机构的有效性反过来为公民参与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Evans, 1996)。由此,公共治理通过对不同政治、经济与社会力量的纳入,从而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复杂社会议题与挑战。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不存在一个单独的公共治理主体,能具备足够的知识与能力来主导整个公共治理过程(Rhodes, 1997)。只有通过良性的公共参与,以及不同国有部门参与者与社会参与者之间的协作性互动,才能够产生“善治”局面。
在“政府-市场-公民社会”协同作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对从“政府”到“治理”的演化的研究上,大中华地区提供了值得研究的有趣个案。尽管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澳门,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上仍然保持活跃并且强势的姿态,但协商式的国家治理与经济形态业已出现,成为该地区内各种不同的公共治理模式所共有的特征(Nielsen and Pedersen, 1990)。在上述地区,公共治理日渐成为一个在不同社会团体与社会利益之间寻找协同、构建协同、维系协同的过程。这样的尝试与努力一部分取得了成功,一部分只取得了部分成功,另有一部分则失败了。对公共治理之中不同社会力量交互作用的研究,能够在学术上推动大中华地区有关公共治理的经验教训的交流。同时,大中华地区地域广泛及复杂也为超越地区的比较性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机遇。通过对大中华地区开展研究,相关的概念、假设以及研究视角将得到发展,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为促进上述议题的学术研讨,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系联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立台湾大学公共事务研究所以及政治学系,共同举办第二届两岸三地公共治理学术论坛。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将协办会议。论坛将于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举行。论坛参与者将针对政府-市场-公民社会协同作用的构建问题,对某一地区的成功或失败经验进行检验,或者在大中华地区内外进行比较研究。论坛欢迎参会论文对“国家-社会”关系或“政府-企业”关系的某个特定议题或视角进行研究。论坛鼓励学者就这个议题的某个理论或理论框架进行研究。同时,论坛也有兴趣看到个案研究的来稿,希望这类来稿能够基于大量的实证数据,对某个特定政策领域或特定公共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获选论文将被考虑在两本学术专刊上得到发表机会,两本专刊分别为《Public Performance and Management Review》(SSCI,英文论文)以及《复旦公共行政评论》(CSSCI,中文论文)。
参会论文的论文提要(不超过500字/词)须在4月30日前向论坛提交。论坛组委会将在5月20日前向获选作者发放录取函。获选论文全文须在2014年10月1日前提交。论坛将为参会者提供三晚住宿(10月30日、31日及11月1日)以及会议期间的大部分用餐。论坛工作语言为英语及汉语。论坛不收取注册费。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Matt Lui(先生),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系
电子邮件:hclui3@cityu.edu.hk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系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国立台湾大学公共事务研究所/政治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