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7
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管理研究中心(简称“医管中心”)于 2014年 1 月 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批准建立。医管中心于 2023 年 12月进行了组织重组,由公共管理学院曹琦副教授接任中心主任。
医管中心成立以来,为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医管中心等政府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供了系列政策和管理咨询服务,产出了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在业界产生一定影响。
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新一届人民大学医管中心将继续发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科集群优势,继续拓宽研究视野,夯实研究深度,对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和管理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问题探索跨学科、跨领域分析范式,持续探究公立医院和我国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道,为作为健康中国建设主力军的公立医院和医疗服务体系的科学决策、现代化治理和人才保障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心将聚焦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医院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政策咨询、专业培训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现代医院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服务。
学术研究:中心将致力于开展医院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关注国际前沿动态,立足于我国土壤,讲好中国故事,探索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和现代医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政策咨询:中心将积极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医院改革和管理咨询,中心还将为医疗机构提供内部管理方案设计等服务。
专业培训:中心将按照人民大学相关管理规定,开展医院管理领域的专业培训,包括政策解读、医院管理理论、实践技能等方面,为医疗行业的专业人士提供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国际交流:中心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知名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分享经验和资源,推动国际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现代医院管理的合作与发展。
中心组织架构
王虎峰教授,学术委员会负责人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健康与疾病预防控制交叉学科重大创新平台首席专家;连续出任第二届、第三届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担任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多部门指导专家。
研究专长:公共卫生政策、卫生事业管理、卫生医疗体制改革。
曹琦副教授,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研究专长:卫生政策分析和评估、公立医院管理、医疗服务体系治理与改革,医疗保险政策分析。
刘颖教授,副主任
刘颖,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干部教育学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人才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测评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兼职教授,四川省委组织部特聘专家。
研究专长:人才评价、领导力测评与 开发、团队管理研究等。
胡宏伟教授,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求是书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养老人才发展专业委员 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农村养 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劳动经济学会保险福利分 会常务理事。
研究专长:保险与社会保障政策;健康保障与医疗卫生改革;老年问题与养老保障;政策分析与评估等。
研究人员
吕兰婷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研究专长:卫生经济学应用于卫生政策制定、决策分析模型、卫生资源管理
欧阳伟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教授
研究专长:卫生人力与绩效、健康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医疗卫生干预技术与政策评估
段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研究专长:公共组织治理、公共政策评估(教育政策、医疗卫生政策)、公立医院管理
景日泽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教授
研究专长:基层卫生体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评价、卫生经济学评价、医疗保障和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
佘卓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专长:领导力、管理伦理、行为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人员的说明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相关规定与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人员均为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在岗在编的教职员工, 本中心从未以任何形式聘任上述研究团队人员名单以外的校外人员担任本中心职务或参与本中心工作。凡校外人员以“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名义开展活动,均属假冒行为,未经本中心授权或许可,其行为与本中心无任何关联。对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和后果的,本中心保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本中心提醒相关单位和个人,在与声称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管理研究中心的人员进行接触或合作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通过官方渠道甄别对方身份,切勿轻信虚假信息,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