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5
王宏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针对这次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指导专家、我院王宏伟教授接受中新社记者电话专访时强调,虽然重大疫情是小概率事件,但必须以大概率思维来积极预防和应对。
他表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正处于对垒和胶着状态,应该从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的角度全面积极应对。在危机意识方面,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强化风险意识,提升危机管理素养,特别是要学会以大概率思维预防小概率事件。
在信息发布方面,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学会与社会公众进行充分的风险沟通,避免社会出现过度恐慌。
在物资储备方面,亟需建立起中央和地方两级重要物资储备制度,具体到应对疫情,可依托大型医院、医药公司建立流通储备体系。
在社会动员方面,要通过完善制度和建立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筑牢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线。
在舆论引导方面,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分清流言与谣言的区别,把社会舆情作为改进防疫工作的风向标,引导社会公众以平和、理性、积极的心态对待疫情,防止疫情危机与舆情危机交织。
王宏伟提醒称,各级政府在应对疫情中进行应急决策时,不能仅采信单一渠道的建议,要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与建议,更要深入医疗机构等一线深入调研,并通过大数据等技术了解民情民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重大风险的研判与决策必须避免“孤证”带来的偏颇,多部门、多方面、多领域的协同与互证非常重要,否则就可能使决策丧失科学性。
他还呼吁,从此次疫情应对看,中国在国家层面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迫在眉睫,亟需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重大突发事件领导指挥常设机构,推动应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通过整合11个部门的13项职责,组建全新的应急管理部,但其主责是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的主责部门分别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公安部。
此次疫情引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危机,需要多个部门、多元主体共同应对,这就必须由拥有更高制度权威的机构来领导和指挥。王宏伟指出,虽然疫情发生后,国家层面成立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部委和各地方政府也成立相应的工作组与指挥部。但这些都是临时机构,一方面其成员间相互磨合需要成本,不利于制度的更加成熟与定型,另一方面,事件结束后一般都是就地解散,危机应对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也无法积累和传承。 他认为,为加强应对日益复杂、不确定的重大突发事件,中国必须尽快建立一个高规格、高层次的常设机构,职能上整合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统一应对。紧急情况下,它可以根据需要,迅速协调相关部委开展高效处置行动,以有效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如果在重大疫情期间叠加重大自然灾害或安全生产事故,这种统合的必要性就会更加突显。”王宏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