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2
孙柏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柏瑛(图①)
嘉宾:湖北武汉江岸区后湖街道惠民苑社区网格员丰枫(图②)嘉宾:江西萍乡湘东区明塘村三级网格长邬振江(图③)
核心阅读
作为基层治理的创新,网格化管理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权责不对等、服务能力偏弱等问题凸显。强化网格化管理,应当注重增强服务属性,充分整合基层资源,积极适应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网格化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网格员、社区工作者等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将农村、社区、街道打造成为严密、安全的“抗疫堡垒”。如何评价网格化管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的作用?网格化管理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记者约请湖北武汉江岸区后湖街道惠民苑社区网格员丰枫、江西萍乡湘东区腊市镇明塘村三级网格长邬振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柏瑛,共同探讨。
了解基层动态
维持生活秩序
记者: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网格化管理是如何开展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丰枫:我所在的惠民苑社区有6000多户1.5万余人,其中老年人占比较大,而社区工作人员加上下沉干部、志愿者等只有40人,压力还是挺大的。
为了保障好居民的物资供应,社区除留下两三人登记居民临时需求、接热线电话外,剩余人力都投入到了服务工作中。我们以楼栋为单位,每栋楼选出一位团购长,负责统计居民需求。再由网格员按食品、药品和其他日用品分类统计后,汇总到社区,交给党员、下沉干部、志愿者组成的后勤保障团队采购、运输,最后统一分发。后勤保障团队在购买物资过程中,如果了解到有便宜的肉类或是蔬菜,还会临时通知各团购长。总之,就是尽一切力量,维持社区居民正常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
邬振江:我是明塘村第三网格的网格长,负责管理3个村民小组。疫情发生以来,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三个到位”,即上门摸排到位、宣传到位、巡查到位。
春节期间,我们几个网格员就戴着口罩入户走访,确认是否有疫情重点地区居住史的返乡人员,将信息登记上报。
疫情期间,村里垃圾清理运输成了难题,两个保洁员怕传染,不敢干了。我分别找他们谈心,告诉他们只要做好自身防护,戴口罩、勤消毒就不用怕,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垃圾运送也逐渐恢复正常。
我们村一共确诊了4例,都是外地返乡人员,没有村里传染的病例。这一点,村民对我们还是认可的,在很多工作上也都给予理解支持。
孙柏瑛: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网格化管理模式广泛应用,有效阻断了社区感染源,维系了隔离状态下社区生活秩序。
网格化管理首先是信息管理系统,以发现基层问题、分析问题源头和保证信息流转为运行的初始点。通过网格管道,发生在基层的动态得以迅速上传、汇集、研判、分类,从而为决策提供了依据。将治理关口前移到基层,也有效解决了基层复杂的人口流动性、多元要求和数据采集等问题。
网格化管理也是实战指挥中心,负责将集成的疫情防控问题及管理任务向履职责任主体分配或下派,依托完善的网格系统,管理责任逐级向下向前延伸直至“格”中,分片包组到最微观治理单元。
网格化管理还是动员治理资源的“聚焦点”,推动各方面力量聚合、资源下沉,将社区党委、居委社区工作者、物业、居民小组、社区民警、志愿者等多元力量整合起来,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服务。
回应居民需求
赢得群众信任
记者:网格化管理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实践中,影响网格化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邬振江:最难的还是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一开始,一些村民对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不理解。特别是村里实行封闭管理后,买东西是个麻烦事。村民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品牌、种类、规格各式各样。比如买肉,有的村民喜欢瘦肉多,有的喜欢肥肉多,有的觉得骨头多了不肯要,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
我觉得做好网格工作,关键有三点:一是要吃得了亏,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不要过多计较个人得失;二是要多些谅解,特殊时期,村民心里烦躁,脾气一点就着,做思想工作更要耐心;三是要以身作则,大家的眼睛都盯着干部,这个时候更要带头遵守规则,严于律己。
丰枫:作为网格员,我感觉做好网格化管理的关键是要赢得群众的信任。疫情期间,这点尤其明显。社区刚实行封闭管理时,大家对社区工作很不满意,每天各种投诉接连不断,内容五花八门。有一天,我和同事三人取了近100份药品,带去的箱子装不下,于是就将其中一些挂在身上。没想到,记者拍下了照片,我一下子就“火”了。此后,社区居民的投诉少了很多,尤其是购买药品方面的投诉几乎没有了。
熟悉的居民说,以前不了解社区工作人员都干了什么,大家有一点不满意就会觉得社区啥都没干。可自从看了我的照片,知道我们工作辛苦,他们会说:“背那么多药,这能解决多少人的吃药问题啊,社区还是做了不少实事的。”群众了解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状态,将心比心,就会在评价社区工作时给予更多宽容。
孙柏瑛:
网格化管理构建了信息或需求自下而上的传递形式,但同时也强化了上对下、条线对属地的任务分解、责任下派和考核力度,使基层管理任务增加,权责不对等。由于网格化管理还缺乏法定、清晰的授权与激励基础,由此也造成一些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网格化管理应当是眼睛向下,反映和回应居民需求,提升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对于解决居民问题的力度偏弱,关注不够。有些地方片面强调管理,忽视服务,偏离了基层治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原则。
此外,网格化管理对社区工作者处理复杂社区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比如处置应急事件、运用智能工具、组织协商讨论、动员社区力量等。但目前,社区工作者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居民自治管理和参与的动力、能力尚未被完全激活,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与居民参与意愿存在一定差距。
提升整体素质
强化服务属性
记者:网格化管理应该如何改进加强?有什么具体的意见建议?
丰枫:网格化管理不仅要看为居民解决了多少问题、办了什么实事,而且要看居民的认同度有多高。居民对网格员越认同,对社区工作的评价就越正面。
有段时间,我所在网格里的居民很少找我办事,我挺纳闷。后来了解到,他们觉得我太辛苦,不想增加我的负担,一些困难、问题都尽量自己解决。实在没办法了,才会找到我帮忙,还不停地说添麻烦了。
所以,我觉得,做好网格化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取得居民的信任,平时多跟居民聊聊天、多沟通,关键时刻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邬振江:这几年,我们湘东区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中“人”的作用,不断推动“人在格中管”“题在格中解”“策在格中谋”。
总结这几年的工作,其实就是“学、走、聊、化、帮、带”六个字。“学”,就是学习,学习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精神,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走”,就是走访,全面掌握群众需求;“聊”,是在聊天拉家常中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化”,是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帮”,是帮扶困难群众,确保不落下一个人;“带”,是善于做重点人员带路人、乐于做公益事业带头人。
网格化管理覆盖面广,村里事务头绪繁多,提高网格化管理实效还要注重提升网格员的整体素质,督促网格员沉下去,在为群众解决难题过程中,提升个人能力。
孙柏瑛:
改进和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既需要从网格化管理运行本身发现问题,谋求制度精细化、人性化治理能力,更有赖立足于宏观的制度环境改进。
首先要注重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增强网格化管理的服务属性。既要强调刚性管理,也要倡导柔性服务,将关怀和服务嵌入管理事务中,积极适应社区居民多元化特征,凸显“细致入微”的服务作用。
其次,要加强法治建设,理顺网格化管理中的职能、权责关系。除了向基层下沉力量之外,还要合理划分权力、责任、资源,建立权责匹配的体制,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增强跨部门的协同治理,明确责任归属,整合资源,建立联动机制。
再次,要增强数据应用能力,服务基层治理需求。网格化管理要将数据转化为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有效信息,应用于数据与治理决策、执行和力量聚合的对接,针对社区不同服务受众选择一定的管理、服务途径,适应日益精细化的社区服务要求。
最后,要以网格化管理模式及其管理事务为轴心,以社区党建引领和动员,驱动网格系统中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尤其发挥居民自主治理的能力,发挥志愿者投身公益事务的能力,发挥社会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