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首页 >  科学研究 >  热点聚焦
李文钊:新时代深圳治理创新与发展的新蓝图

2019-10-15

李文钊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全文不到5000字,系统、全面、精准地回答了“什么是深圳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怎样建设深圳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一根本性问题。


《意见》的发布,意味着深圳在中国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被重新定位,深圳由此强化了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角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成为深圳的新使命,深圳的治理、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也将迎来新机遇。



一、新时代的深圳: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意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发布,将深圳发展纳入中央和国家议程,将深圳从经济特区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包含两个层面含义:一方面深圳要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进行“先行先试”和大胆创新,国家会给予各方面的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深圳需要承担“示范区”的角色,需要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相信《意见》的出台无疑将激励更多城市和地区探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路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地方智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五位一体”的深圳探索


40多年前,深圳进行经济特区建设时,并没有清晰的发展蓝图,而是“摸着石头过河”,是“干中学”“边干边学”和“边建边修改图纸”。相比之下,当前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具有更多设计主义治理特征,对目标、手段和保障措施有清晰界定,是“学中干”“边学边干”和“按图纸施工”。


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是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事前定位。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是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事前定位。《意见》描绘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蓝图,其七个部分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总体要求,主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先示范区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目标;第二个模块是具体措施,即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角度提出了改革内容,突出了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第三个模块是保障措施,从领导、法治和实施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将“蓝图”转化为行动的系统举措。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理解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核心。 《意见》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界定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这些战略定位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五个方面的重点描绘。



经济领域需要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意见》提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探索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推动建立全球创新领先城市科技合作组织和平台”等内容,意味着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国和全球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深圳还会在建设新兴产业、新经济、金融改革、数字货币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迈出更高的步伐,为深圳城市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深圳也会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政治领域需要在民主法治方面进行探索,实现公平正义。《意见》重点关注深圳在民主法治、政府管理与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的改革。其重点将在“法治深圳”方面,通过用好立法权、建设法治政府和加大普法力度来实现“法治城市示范”的战略定位。政府管理与服务也将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一个重点,主要是在建立亲清的政商关系、完善放管服改革、实施监管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而其社会治理现代化则突出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作用,以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


文化领域需要在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方面进行探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是对深圳文化建设的新定位,需要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来实现。此外,深圳也会在数字文化产业、创意文化产业、打造国际性的中国文化品牌方面有一些新举措。 


社会领域强调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增加城市居民的获得感。《意见》重点关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性是城市最根本的特色,也是判断城市发展水平的最终标准。公共服务体系是体现城市人民性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深圳将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进行先行先试。“实施科学合理、积极有效的人口政策,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等内容的提出,意味着深圳将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进行探索。


生态领域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美丽中国典范。生态文明强调生态系统自身建设,而绿色发展则主张生态思想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发展领域。“可持续发展先锋”是对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它要求在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布局方面进行有效协调,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治理格局。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探索实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制度、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是深圳进行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三、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多层次治理体系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关键在落实,其核心是完善先行示范区的体制机制,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相匹配的多层次治理体系。这需要发挥国家、部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广东省、深圳市、香港和澳门政府、珠海等其他地方政府、高校、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个人的作用,形成不同治理主体相互信任、有效协调和共同行动的治理格局。为此,《意见》在第七部分保障措施中提出了3条内容,对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法治政策保障和实施机制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建设多层次治理体系的关键和保障。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涉及领域广、层次多、内容复杂,会形成复杂多层次网络治理体系。在横向、纵向和跨区域多层次网络治理体系中,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一方面需要把握政治方向,将政治建设放在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首位,另一方面还需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为先行示范贡献力量和智慧。此外,党的领导还需要加强从严治党,保持治理的廉洁性,为形成高质量的多层次治理体系保驾护航。 


此外,还要发挥不同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形成高效的多层次治理体系。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进程中,国家部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广东省、深圳市等治理主体是多层次治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在涉及一些跨区域合作和政策法规调整时,就需要国家部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广东省协调,有些类型的改革,甚至涉及国务院授权。这就需要各方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通力合作,避免各自为政,发挥治理合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深圳要发挥主体性作用,以积极、主动和乐观的态度参与先行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