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8
2018年4月25日中午,我院张璋副教授在求是楼320室就其最新研究《政治主体的建构:原型、工具和意义——理解中国国家治理的一个视角》与师生作了分享。这是我院学术沙龙第118期。沙龙由我院院长杨开峰教授主持,参加沙龙的还有许光建、孙柏瑛、祁凡骅、杨宏山、刘太刚、丰雷、范永茂、胡威、刘伟、程秀英、董长贵等老师和多名研究生。
张璋副教授以“何以理解中国治理”这一问题作为其引言,指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典型特征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接下来,他从何谓政治主体建构、中共政治主体建构的原型、中共建构的政治主体、中共建构政治主体的工具、影响和未来等5个方面对其研究展开了阐述。
何谓政治主体建构
他指出,主体建构是政治活动的研究起点,不同时期和社会对政治主体的建构是不一样的。资本主义国家建构的起点是人民,社会主义国家建构的起点是阶级。
中共政治主体建构的原型
他分析了几种现代政治主体建构的思维原型:一是先验的政治权利,如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就被赋予了很多与生俱来、不证自明的权利。二是客观的经济地位,如马克思理论中的“阶级”,是以各个人群或集团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来划分的。三是策略的政治位置,如中共就以“敌友”作为政治主体建构的基本标准,并以此来确定自己与其他政治实体的关系及互动方式。
中共建构的政治主体
接下来,他把对中共建构政治主体的历史实践进行了回顾:在“阶级的建构”阶段,中共的策略是“既联合又斗争”,扩大自己,打击敌人;“敌人的续构”阶段,不断寻找并打击敌人;在“我们的构筑”阶段,工作重心回到人民,以党建、精英联盟和服务人民作为策略重点。
中共建构政治主体的工具
他分析了中共用以进行政治主体建构的工具,包括宣传、管理和政策工具。在这些工具的基础上,中共形成了自己的治理风格—分类基础上的策略治理。
在讲座的最后一部分,张璋副教授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同时,结合当前学术界的几个概念争论,如政党中心主义与政党国家化,人民与公民,牧领治理、国家治理和经济治理等,就中共领导下的国家治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在提问与回答环节,张璋副教授和参加讲座的师生们就改革开放前后中共政治主体建构的原则划分、“敌我”原则的承继性、国家治理框架适用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我国国家治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