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0
2019年1月2日中午12点,我院第132期学术沙龙在求是楼320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邀请了我院土地管理系的张占录、孟繁瑜、张书海、郭珊四位老师。他们于2018年8月下旬赴香港参加了“第十届两岸四地土地学术研讨会”,与来自香港、台湾、澳门以及大陆的土地政策及管理领域的学者围绕“与时俱进,善用土地”的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此次沙龙中,四位老师结合各自在研讨会上的发言题目以及交流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土地学术前沿作了精彩报告。我院曲卫东教授、杨宏山教授、秦波教授、张磊副教授等20余名师生参与了本次沙龙。
图1 讲座现场
首先,张占录教授对两岸四地土地学术研讨会的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两岸四地土地学术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香港测量师学会、台湾政治大学地政学系、澳门地图绘制暨地籍局共同发起。第一届研讨会于2000年在福建武夷山成功举办。它源于土地管理系创始人林增杰教授的一个自筹资金研究项目。课题总结之际,林教授与地方政府联络,将两岸四地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中国的土地制度问题。第一届研讨会的交流效果显著,影响力较大,后每两年一届,由各地轮流主办。本次研讨会为第十届,在香港举办。
接着,四位老师围绕“与时俱进,善用土地”的主题分别进行学术分享。
张占录教授:土地的八维空间利用
张占录教授认为,改革开放就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土地改革与时俱进,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整体制度的完善。善用土地,就是善于使用土地,即用得好,用得活,用得高效,而不是空洞的生态保护土地主义。善于使用土地与生态保护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张占录教授提到,香港的土地利用特点为混合、紧凑、连通等,其不过分追求高大上,而是追求实用,为人们创造便利的城市生活,让城市充满活力。其次,香港在土地利用中将保护做到了实处,如海岸线保护,郊野公园的开发等,使得城市生态与土地利用互不对立。这给我们以启示:善用土地的本质在于集约利用、高效利用。最后,张占录教授从八个维度对土地空间理论进行了阐述,分别是土地零维空间——聚点发展、土地一维空间——轴线开发、土地二维空间——平面发展、土地三维空间——立体发展、土地四维空间——分时利用、土地五维空间——混合用途、土地六维空间——功能叠加、土地七维空间——共享空间。
图2 张占录教授进行学术分享
孟繁瑜:中国农地金融改革政策的建构及演化
孟繁瑜副教授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城市地区转移,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更加丰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得以培育成长,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并且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现代化农业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发展现代农业,资金要素的投入必不可少,但我国农户的融资需求长期未能得到有效满足,而农地作为农村最有价值和最有抵押潜力的资产,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可能和途径。孟繁瑜副教授从宏观农业政策、中观农地政策和微观农地金融政策三个维度入手,简要梳理了近年来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和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相关政策动态,分析了“两权”抵押贷款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她认为,农地改革既有纵向上的政策协调,又有横向上的维度交叉。改革过程中,纵向上目标要明确,同时需要注重改革的步调、方向和协调性。
图3 孟繁瑜副教授进行学术分享
张书海: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北京农村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实证
张书海老师认为,目前,关于宅基地探讨较多的是宏观政策的合理性,微观层面上基于流转意愿的政策设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张书海老师从宅基地以外居住需求保障的程度、宅基地潜在交易价值、农户家庭资产规模、农户对宅基地价值的预期以及农户对宅基地政策的了解程度等维度构建了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体系,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北京市190个行政村内的865份有效农户样本,并使用Logit模型对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首先,保障作用的替代是宅基地流转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二,宅基地的可衡量资产价值越高,则其通过获得补偿资金得到更好住条件的机会越大,则农户流转意愿会升高;第三,农户展示出“遵守规则”的决策者特征,一般而言对宅基地可流转范围的认知越宽泛,其流转意愿越高。第四,教育、家庭特征等一般意义上的农户分化要素对流转意愿的影响趋于减弱,而宅基地价值、利用状况、可替代性等围绕宅基地价值和利用的要素影响趋于强化,体现出农户流转意愿分化的转变。
图4 张书海老师进行学术分享
郭珊: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
郭珊老师认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的人类碳源,中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快、规模大,由此带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将是影响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因素。核算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量,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同时有助于从土地利用规划、国土开发整治等视角引导城市的低碳发展。因此,郭珊老师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进行了定量分析,从时间和用途两个维度,评价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变动趋势,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定量关系,以了解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的相互作用机制。
图5 郭珊老师进行学术分享
最后,张占录教授对本次沙龙进行了总结。他提到,会议虽结束,交流不停息,希望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能够有进一步的学习和互动。
图6 参加本期讲座的教师合影留念
供稿:土地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