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首页 >  科学研究 >  热点聚焦
董克用:办好人民满意的MPA教育

2019-10-25

董克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作为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重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科2016年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厚植于强大的学科建设优势,自2001年成为全国首批24所MPA培养院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一直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稳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MPA培养基地之一。总结经验,我们认为,成就的取得归根到底是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MPA教育事业为核心,以扎根中国大地为基础,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专业和教材建设为支撑,以遵循办学规律为原则,体现了“一核四翼”的鲜明特征。

以扎根中国大地为基础

  扎根中国大地办MPA教育,必须坚持MPA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人大MPA秉承正确的政治方向,将培养使命确立为“致力于为国家和地方公共组织培养‘远见、求实、创新、奉献’的领导者,提升其公共治理能力,培育其公共服务精神”,坚持“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思路,倡导“责任、正直和公正”的价值观,致力于培养为人民服务、为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优秀人才。

  扎根中国大地办MPA教育,必须根植于中国公共管理的深厚土壤,培养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管理人才。人大MPA非常重视立足本土、中国特色。在师资建设上,聘请数十位党政领导担任兼职教授,优化师资结构,推行“注重实践的双轨导师制”: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的课堂教学和学术辅导,校外导师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和跟踪指导。在学生培养上,注重与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建立交叉型的特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鼓励他们深入调研,把学习落实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

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

  MPA教育事业是一张试卷,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MPA教育工作者则是答卷人。要答好这份试卷,就必须坚持以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满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人才需求为目标。为此,人大MPA在招生上积极对标社会需求,积极依靠各级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采用“组织委托、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招生。

以专业和教材建设为支撑

  一流的MPA人才培养,必须以一流的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为支撑。在专业建设方面,人大MPA设置了“政府治理与领导”“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公共政策”“管理科学与决策分析”“区域发展与城市管理”“房地产管理与城乡发展”“财政与税收管理”“卫生政策与管理”“社会保障”“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等十几个专业方向,以专业方向多、涉及领域广、学科优势强、课程资源优著称;在教材建设方面,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开始出版。近20年来,累计出版了40多种MPA教材、近80个版本,累计销售逾百万册,为MPA教学提供了权威、系统、实用的教材。

以遵循办学规律为原则

  办好人民满意的MPA教育,必须充分尊重MPA教育的内在科学规律,从经验办学走向科学办学。多年来,人大MPA形成了全覆盖、全流程、高标准、严要求的培养体系。

  强化组织体系,先后成立了咨询机构——MPA教育发展顾问委员会以及决策机构——MPA教育发展指导委员会。创新招生模式,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实践经验和教育背景的全面考察,将那些长期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又急需更新知识、提升能力的公共管理者选拔出来。改革课程设置,创新性地设置包括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能力课程三大模块的“强调能力的三维课程体系”,在保证核心和专业课程质量的前提下,更加强调对演讲谈判、危机公关和领导艺术等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方法,高度重视案例教学,在培养方案中开设了案例教学实践的必修课,组织和鼓励学院教师编写教学案例,实施案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