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8
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连日来,武汉孕妇、重症患者就医难问题引发社会关注。此前,新京报报道称,武汉医护酒店支援联盟(下称“支援联盟”)宣布159家单体酒店、民宿、公寓和小型连锁酒店将不再接待医护人员。该联盟在短短一周时间为6056位医护人员提供了超过4万间夜的住宿。
那么,该如何更好地解决新冠病毒高发区医护人员、疑似患者的住宿、隔离问题?待产孕妇、需要透析的重症患者及慢性病患者又该如何对待?新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我院教授毛寿龙,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周忠良和武汉大学健康学院预防医学系教授谭晓东。
做好分诊工作是有必要的
新京报:近期陆续曝出确诊了新型肺炎的孕妇无处就医,重症患者及慢性病患者就医难等现象,你认为该如何妥善安置这部分人员?
毛寿龙:在医疗资源紧张时期出现这些现象也是正常的,面对这种境况关键是要做好资源匹配工作。如果按照战地医院模式,那么就会对不同人群进行筛选,进而有效识别,即什么样的病患应该先救治,什么样的病患可以后救治。如果所有人都跑去大医院看病、确诊,在诊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交叉感染的风险实际上更大。
战地医院有自己的分诊模式,与我们现有的分诊模式不一样。战地医院模式是医护人员主导,一部分人员完成分诊工作,一部分人员在诊室完成救护工作。而日常的分诊模式是病患来决定:自己想去哪就去哪。因此,武汉的医院有必要调配出一部分医护人员走出诊室,到社区完成分诊工作。 当然,如果实施战地医院模式管理,像医疗资源等其他辅助体系的支配权也应该收拢到医院,比如红十字会在这种模式下就只能起到辅助性作用,而不能妨碍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孕妇因为“一人两命”,医院需要专门考虑对这个群体进行先行救治。因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在最黑暗(疫情时期)时有新的生命诞生,这本身就是抗疫的价值体现所在。因为抗疫就是跟死神争夺生命,如果现在有新的生命诞生(或即将诞生),肯定是要先保护新的生命。对于慢性病患者,疫情时期自然可以先缓一缓救治,但也要保证他们的用药秩序,比如医院可以开足够的用药,或者允许药店卖给他们相关药品。政府管制在特殊时期也要特事特办,不能管得太死。
抗疫需要再生能力的秩序
新京报:从“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到今天“武汉肺炎”,你认为过去的哪些做法可被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