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
首页 >  科学研究 >  最新研究
杨宏山、李娉:城市治理中的双重联盟与冲突解决

2018-07-09

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学术研究》, 2018(5),36-42


梳理城市控制权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到,学界一直存在着竞争性的理论建构。其中,精英主义与多元主义的理论之争,增长机器与城市机制的理论对话,代表着几种主导性的理论范式。


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整合性框架,剖析了城市治理中的双重联盟格局:一方是致力于经济发展、创造价值的精英群体,他们更关心如何将“蛋糕”做大,另一方是致力于自我保护的社群力量,他们更关注于所拥有资源的使用价值。两者分别组织集体行动,在更大范围内动员社会资源,争取有利于自身的政策制定。城市治理的政策变迁乃是增长联盟与社群联盟相互博弈的结果。

从力量对比看,增长联盟占据优势地位,控制着关键资源,具有更大话语权,拥有更多的渠道和手段来影响政策议程。社群联盟具有数量多、分散性特点,在焦点事件的触发下,社群也会组织集体行动,对增长联盟进行反向制约。近年来,双重联盟引起的群体性冲突已经成为城市治理面临的一项挑战。


出于财政收入和政绩考虑,地方政府在内部议程中通常会偏向于增长联盟,致使经济增长成为城市发展的基本政策导向。然而,随着政策议题引起争议,尤其在焦点事件的触发下,地方政府则会调整角色定位,转而采取超然姿态,积极回应社群联盟的利益诉求。


城市群体性冲突的解决机制,可分为增长联盟主导型、社群联盟主导型、联盟间互动型三种类型。在群体性冲突发展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情势,地方政府应对冲突的解决机制具有差异性。当冲突范围较小、社会影响不大时,地方政府通常会偏向于增长联盟;当社群力量被动员起来,群体性冲突的参与者规模呈扩大之势,地方政府则会调整立场,优先考虑社群的利益诉求,从而导致冲突解决模式出现转化。


推进城市善治,既要发挥增长联盟的作用,也要更有效地回应社群联盟的诉求,构建联盟间对话机制,倾听各方声音,整合多方诉求,促进城市包容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