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5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1),51-58
全球的社会公共安全治理普遍面临三大困境:一是难防难控,危机突然爆发;二是人为灾难,危机异于常态;三是难以根除,危机顽固频发。究其原因,是社会公共安全的三重属性所致;论其对策,应基于三重属性开展全方位治理。
社会公共安全的风险属性,表现为社会公共安全风险及其演变具有规律性和可防控性;鉴于此,可采取危机防治策略,基于风险属性和风险规律,通过明确对象、归纳规律、提升承受力等方法,明确防控目标、灾前全面防范、灾后科学处突,把可能的损害降至最低,实施安全管理。社会公共安全的风险属性研究,实质上是通过对风险规律的预判,强化灾前防御,提升应急和承受能力,这是危机防治的本质所在。
社会公共安全的公共属性,是指社会公共安全具有公共利益、公共责任、公共规则等特性;鉴于此,可应用危机善治策略,针对多元主体,遵循善治理念,“上游”确权定责、“中游”监管调解、“下游”秩序管理,形成贯穿全程的公共规则和整体秩序,达成良好的公共治理和社会公共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公共属性研究,实质上是通过对公共安全主体和相关利益群体的社会规律分析,厘清风险所有权、优化调处化解、维护社会秩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安全,这是危机善治的本质所在。
社会公共安全的社会属性,是指社会环境与公共安全具有相互作用的特性;鉴于此,可适用危机根治策略,基于社会环境,整体上构建国家战略、局部中布局区域规划、节点里落实制度环境,将治理与社会环境统筹考虑、有机结合,防范和治理系统性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社会公共安全的社会属性研究,其实质是对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于公共安全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和风险特质,选择性地应用消除风险源、干预风险兑现、规避不可抗力风险等风险管理战略,从而避免危机或损害最小化,这也是危机根治的本质。
作者简介:
唐钧,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应急管理、风险评估、危机公关、公共关系等领域等领域的研究,是国标《GB/T 33455-2016 公共事务活动风险管理指南》起草人、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国家职业资格“应急救援员”技能培训统一教材《紧急救助》主编、社科院蓝皮书《形象危机应对》《社会风险评估》主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