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5日上午10:40,我院线上举办“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建设论坛”之“平行分论坛一 MPA课程思政研讨”。分论坛由我院副院长崔军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主任连宏萍教授和我院MPA教育中心主任刘鹏教授等五位MPA教学专家发表演讲,我院党委书记孙柏瑛教授参与论坛,近百位观众观看了论坛。
会议伊始,崔军教授介绍了本次论坛的背景和主旨,介绍了与会的各位嘉宾,并请各位嘉宾分别发言。
课堂思政融入案例教学的实践创新——北京师范大学MPA案例大赛教学改革经验和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主任连宏萍教授以“课堂思政融入案例教学的实践创新——北京师范大学MPA案例大赛教学改革经验和思考”为题,强调了MPA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导向,认为案例教学能够起到桥梁性作用,解决“重知识传授,轻知识转化”的问题。她认为当前案例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重要性和方式认识不充分、案例教学思政作用不显著、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困难等三个问题。对此,北师大的案例教学模式围绕案例大赛,实施三项重点举措:一是思政引领、强化实践、鼓励学生参与案例开发,二是改革教学、优化流程、动员学生参与案例大赛,三是加强师资、夯实基础、打造案例指导团队;创新三项教学方法:一是真实服务基层、强化课程思政,二是改革学习方式、建设行走课堂,三是创新教学载体、优化评价体系。连教授总结到,思政课堂融入案例教学,应当以课程思政为目标,以案例大赛为依托,深化学生对当代公共管理实践发展的关切,锻造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自觉意识,践行公共使命、弥合知行鸿沟。
MPA《公共管理学》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和模式
我院教授、MPA教育中心主任刘鹏老师以“MPA《公共管理学》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和模式”为题,聚焦于《公共管理学》核心课程,介绍该门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模式。他首先对MPA研究生特点进行分析,对专硕与学硕课堂教学的差异进行比较。认为课程思政要培养家国观念、增进政治认同、孕育公共精神;要将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之后,介绍了“1234”课程体系特色和亮点:“1”是指以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为一个核心,“2”是指以理论引导实践、思政引领专业两项原则,“3”是指思政塑魂、思考健脑、思想润心为三大目标,“4”是以名著精读、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会实践为四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上,认真撰写教学大纲、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案例讨论、推荐阅读经典名著、主动探索教学创新路径,具体做法包括课堂辩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纪录片观看等,推动学生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结合思政建设内容就我国国家治理中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MPA行政法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我院王丛虎教授以“MPA行政法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为题进行演讲。他认为引入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应把握如下四点变化:一是课前时事政策阅读与课后汇报相结合,例如学习研讨《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要》等,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精髓进课堂,将“十一个坚持”融入到课堂的法律语言之中;二是课下视频案例与课堂讨论提炼相结合,例如课前布置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视频,紧跟中央媒体的宣传重点,把握并贯彻中央精神;三是课上知识讲授与对比升华到法律思想,转变“就法律讲法律”的授课模式,坚定“四个自信”、深刻认识中国法治的进展、积极看待法治建设的不足;四是法律现实问题中的积极引导与政策建议,分析法律现实的不足问题,提出积极思维下的政策建议。
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IMPA留学生课程思政教学感悟
我院副教授程秀英老师以“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IMPA留学生课程思政教学感悟”为题,介绍其主讲的IMPA课程“现代中国的形成——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的课程思政建设。首先确定课程宗旨:确定“中国故事”的含义,将科学研究与经验事实相结合,为外国学生提供中国经验、实现课程的政治意义。介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突出中国发展轨迹的独特性,同时强调中国经验具有国际借鉴性,帮助学生利用课程中的概念工具和研究视角去思考自己国家和民族的问题。通过影像资料生动活泼讲述中国历史,呈现真实可感的中国。解读中国近代史,反思现代化叙事和西方中心主义,分析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西方的不同态度;强调中国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确立了今日的中国道路,得出了“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解读中国改革开放,突出中国转型轨迹的独特性,介绍中国独特的制度设置,围绕中国实践和西方理论间的悖论,从经济、政治、社会结构、文化价值、市民社会等方面批判西方主流理论的预设性。最后讨论中国模式的可复制性和可学习性、中国模式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关系等问题。
MPA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我院案例中心主任张楠迪扬副教授以“MPA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为题进行演讲,重温习总书记“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政课”的相关指示。张老师就七个内容进行介绍。首先回答什么是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认为要聚焦公共管理治理议题的故事或现象,还原治理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引入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分析。二是强调“情境”重要性,将中国情景融入到“中国故事”,基于中国真实的治理事件,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述,突出代表性和冲突性,有核心人物或决策者,还原真实的治理情境,通过沉浸式教学和逼真体验引发学生的共情、换位思考和真切的体会,描绘复杂、细腻和非线性的情景。三是选题要以中国问题回应时代问题,把握当前重点和热点问题;四是问题,以复杂的治理议题体现真实治理之艰,展现争端、问题和兴奋点,展现出治理者的困惑和进退两难的抉择困境。五是分析,以特色理论回答中国之问,对西方理论进行改良、引入新的维度,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的解决思路或方案。六是开发,强调思政实践、走进田野,走入学生自己的工作场景,挖掘身边的治理案例,实地调研、设计调查、收集一手资料。七是案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旨趣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根本目的是以中国为关照、以时代为关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思政关切是引导学生关注真实世界的真问题、理解治理之复杂、涵养公共精神和厚植爱国情怀。
MPA社会实践教学:以非营利组织管理课程为例
我院王筱昀助理教授以“MPA社会实践教学:以非营利组织管理课程为例”为题进行演讲。首先介绍该门课程情况,授课对象没有非营利组织工作经历、缺乏相关认知,但具有很高学习热情,认为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同学认识到非营利组织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价值,希望学生能了解政府如何与非营利组织合作、为何以及如何培育非营利组织。王老师在社会与人口学院李丁老师协助下,选择昌平区回天社区,由社区书记带领同学走进社区并讲解社区选举、综治服务、志愿服务、拆违复绿等治理实践。总结而言,课程思政建设要强化实践教学,要从从教室到社区、感受真实世界的治理逻辑,从理论到现场、理解社会创新的实践路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主持人我院副院长崔军教授对六位演讲嘉宾表示感谢,认为与会专家就课程思政的界定和内容及其在MPA教学中的体现达成了共识。他认为,课程思政本质上是在教学课程过程中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授给学生,核心就在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在内容上要覆盖理论课程、方法课程,覆盖思想史、实践史、学科史;在方法上要覆盖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经典导读、多媒体教学。要加强课程思政的基础建设——教材建设,把课程思政理念落实到教材载体中。对于MPA课程思政建设,要强调理论学习,提升学生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能力;强调知识和信息的吸纳,更要拿出时间进行思考和领悟;强调中国文化传承和国际经验借鉴结合,要吸取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成果,更要强调体现中国特色、解决中国问题。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孙柏瑛老师向与会专家再次表示感谢,认为MPA群体是公共管理教育的重要受众,中国人民大学首次组织MPA课程思政论坛,进行了针对性强、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的研讨,圆满达成了本次论坛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