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7
为加强院友与学院之间的联系,提升院友学术水平,鼓励院友创作更多优秀的学术论文,形成具有人大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具有人大风格的学术共同体,学院于 2017 年 11 月 11 日举办了首届院友“科研、教学与职业发展”论坛暨“公共管理学术创新奖”颁奖活动。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当代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挑战与回应”,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等科研院所的70多名博士院友参加了论坛,40多位在校博士生研究也参加了本次论坛。学院院长杨开峰教授、《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常务副主编张康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毛寿龙教授、行政管理管理学系主任孙柏瑛教授、魏娜教授、祁凡骅教授、刘昕教授、李文钊副教授、马亮副教授、余砚文老师、陈红老师、盛浩娟、余韦芳等出席活动,先后参与论坛的各项活动,与院友进行广泛热烈的学术、思想和生活交流。与会院友表达了对学院关心他们成长的感激,大家都反映这种活动形式好,希望未来能够继续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副主编李文钊副教授主持了上午的开幕式和主旨演讲,在闭幕式中就《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的办刊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向院友们进行了说明。他指出,学院举行院友论坛,就是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建立一个院友与学院之间的情感、学术与职业发展三重连接的纽带,在助推院友学术发展的同时,实现学院与院友共同发展。《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经过6年多的办刊历史,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影响力,从2017年开始,杨开峰教授任主编,张康之教授任常务副主编,清华大学朱旭峰教授任特邀副主编,李文钊副教授和马亮副教授任副主编,我们将依托学者、学术与学院,更加关注原创理论、经典理论、学术前沿、研究方法和中国问题,力争办成与学院学科实力相匹配的期刊,成为国内重要的、有影响力的和知名的公共管理专业学术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开峰教授先后发表开幕致辞、主题演讲和闭幕致辞。在开幕致辞中,杨开峰院长对我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博士院友返院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学院非常重视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召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探讨如何进一步为已经毕业的博士提供支持,促进他们的教学、科研和职业发展。随后,他详细地向博士院友介绍了学院开展的一系列针对博士生的改革措施,设计了一整套从选拔、培养到考核的制度,通过申请——审核制和本硕博制来改善博士生的生源质量,加大理论课和方法论的教学,严格综合考试和博士论文评审答辩制度,为培养高质量的博士生提供组织、技术和制度基础。在主旨演讲中,他以“公共管理理论发展”为题,讨论了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以及学派形成问题,认为一个学派的形成需要包括:要有一个核心理论/框架、具有创新性、在特定领域提高了解释力、拥有哲学思想或者方法论基础、有一个由学者、博士后、博士组成的团队、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并指出通过以问题导向、打破学科边界、站在国际理论最前沿、结合中国的经验有可能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派,在这方面我院学者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在闭幕致辞中,他对所有参与会议组织的人员表示感谢,认为会议召开的很成功,希望院友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方便我们在未来把会议办好。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魏娜教授和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韩兆柱教授先后代表学院教师和院友致辞。魏娜教授提出希望已经毕业的博士能够做一个“有温度、有厚重感和有进取心的学者”,有温度的学者需要对社会保持关注和有责任心,有厚重感的学者需要做出的研究能够经受历史的考验,有进取心的学者需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方法与知识。韩兆柱院友深情地回忆了在校期间与教师和同学交往的点滴,风趣幽默的语言赢得整整掌声,把同学们带入了求学时代。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孙柏瑛教授发表了题为“再组织过程:一个观察基层治理秩序的视角”的主旨演讲,她提出了“中国依靠怎么的观念、制度、策略及至人性来维系基层治理秩序?”这一核心问题,随后她从组织和历史的双重视角出发,讨论了中国基层治理秩序先后经历了上下分层、以党建国和单位体制,而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着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社会形态,在这一新情景之下,如何实现有效整合?为此,她提出了一个“再组织化”的观察维度,重点回答:“谁来‘组织化’?‘组织化’谁?组织化的目标和规范?组织化过程的关系结构?组织化的机制?组织化的工具或行动策略?组织化的空间特征和区别?”,提出了“再组织化”的框架和逻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康之教授发表了题为“从建构共同体出发”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共同体概念不仅可以适用于国家与社会,也可以适用于学术,学院召开院友教师论坛就是建立具有人大特色的学术共同体的尝试。他希望通过院友论坛这一平台,可以起到学院继续关心博士院友的成长、督促博士院友取得更大成就、学院和博士院友共同进步的目的,期待未来各方共同努力,把这一平台建设好。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毛寿龙教授发表了题为“公共管理研究的秩序维度”的主旨演讲,他回顾了公共管理研究在西方的不同传统,如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治理,以及中国的传统,改革开放后称之为行政管理,1992年市场经济时代称之为公共行政,2000年之后称之为公共管理,这面临着中国与西方对接的问题。于是,他提出了从秩序维度理解公共管理的设想,强调公共管理面临的扩散的国家秩序、政府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和价值秩序问题,认为从秩序维度可以更好理解公共管理的逻辑与价值。
在主旨演讲之后,我院刘昕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秀峰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李强教授、天津市委党校刘琼莲教授、国家行政学院易丽丽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刘金程副教授等先后主持了“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创新”、“公共政策与制度演进”、“合作、协同与公共治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国家治理研究”等专题研讨,30多位院友提交论文参与研讨,研讨气氛热烈,交流充分,思想火花多。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亮副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在这一环节,先后组织了青年学者成长之路、《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杂志研讨、最佳论文颁奖和杨开峰院长的闭幕致辞。马亮副教授邀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张定安博士、首都经贸大学李强教授、南京大学张乾友副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李杏果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刘蕾博士、华中师范大学蔡长昆博士等,就青年学者的教学、科研、论文发表、家庭与工作平衡等问题,与青年教师和在校博士生进行了交流。
本次论坛还举行了“最佳论文颁奖”,首都经贸大学高中华副教授的论文“Only Time Can Tell: Whether and When the Improvement of Caree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lleviates Knowledge Workers’ Emotional Exhaustion”获得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张清勇副教授的论文“官员个人特征、权力与土地出让领域腐败:基于152份判决书的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蔡长昆博士的论文“制度、技术和工匠精神——基于中国、美国和德国的比较研究”获得二等奖,南京大学张桐博士的论文“官僚制是一个僵化结构?——官僚制结构的弹性与扩张”、重庆大学周滔副教授的论文“The Effects of Ecological Resettlement Policies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Wanzhou District in Chongqing, Southwest China”、中国矿业大学刘蕾博士的论文“什么影响了中国基金会的成长?——基于组织内因的定性比较分析(QCA)”分别获得了三等奖。会议邀请了张康之教授、毛寿龙教授和祁凡骅教授为获奖论文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