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首页 >  科学研究 >  热点聚焦
康晓光: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初探

2017-03-03

        3月1日中午,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教授在我院学术沙龙作了题为“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初探”的讲座。党委书记李家福主持了此次沙龙讲座。

        康晓光教授介绍了毛泽东时代的慈善文化、西方自由主义的慈善文化和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三种慈善文化类型的特点,并重点阐述了儒家慈善文化的内涵。

        康晓光教授认为,慈善的本质是利他,而利他需要“高尚”的价值观的支持。慈善行为更多地与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与社会的舆论联系在一起,所以更多地受到个人思想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最可贵之处是不依赖灵魂不朽而积极地肯定人生。儒家通过入世,而不是出世超越生死。通过此生的积极作为,践行天道,超越生命的有限,达到永恒。永恒在社会之中,在活人的心中,在历史之中,此所谓“不朽”。“利他”则是达到不朽的唯一途径,这是一种最理性、最积极、最有利于公益事业的宗教精神,是一种最符合现代生活的“宗教信仰”。

        儒家文化要求人应当造福他人,造福社会,乃至造福千秋万代,而这些要求也就是“公益”。所以,公益的本质是使人成其为人。这就是儒家文化为现代公益事业提供的道义基础。康晓光教授认为,当下发展公益慈善事业,要立足于得天独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继往开来,中体西用。

        与会教师和同学就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在现代公益事业的应用,儒家思想为我国“走出去”提供的价值观支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