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首页 >  科学研究 >  热点聚焦
马亮:自贸区扩容提质呼唤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

2020-09-28

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来源:凤凰网政能亮 2020-09-25

“靴子”落地。9月24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长沙揭牌;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合肥市揭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挂牌仪式在杭州举行。

挂牌,就意味着出征。

《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9月21日发布。《方案》提出要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加大对外开放力度。2013年上海首设自贸区,随着三个新成员的加入,自贸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容到21个。

9月21日下午,李克强总理来到上海自贸区,听取浦东开发开放成就、自贸区改革发展新突破和上海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的汇报。他提出,要在改革开放上继续先行先试、敢闯敢试,为全国树立更高水平标杆和提供更多经验。

浦东开发开放的30年、深圳特区开放的40年所取得成就,都同对外开放带来的收益密不可分,都离不开改革所引致的制度红利,都少不了科技创新所发挥的引领作用。要想实现自贸区改革发展的新突破,就要破除体制机制羁绊,通过持续不断的对外开放让自贸区更有活力。

可以说,以自贸区为代表的新型对外开放平台,为探索高质量发展闯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新路径。自贸区从单点试点到多点试验,逐步点连成线、线形成面,使中国走出了一条政策实验和改革创新的新路。


自贸区在先行先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其他省份和城市蹚出新路和树立榜样。自贸区敢于在对外开放的许多前沿“第一个吃螃蟹”,由此积累了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使全国各地可以低成本、低风险、高回报地一步到位和同步更新。比如,上海市自贸区探索“放管服”改革特别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就为全国许多地区提供了可学习、可复制、可落地的改革样板,使改革红利惠及更多地区的民众和企业。

自贸区的不断扩容,持续发挥着强劲的涟漪效应,带动周边乃至全国联动发展。自贸区的竞争效应明显,通过鼓励各个自贸区特色定位和差异化发展,实现了错位试验、互补试验、叠加试验,产生了改革创新的联动效应。这使自贸区有别于过去同质化竞争带来的恶果,而更加表现为“一块牌子,多样发展”的特点。这既丰富了自贸区的改革样本库,为各地和中央“点菜”提供了菜单,也为遴选最佳改革模式并全国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和衡量标杆。

当前全国大力推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自贸区在其中发挥的穿针引线和“打通经络”作用不可替代。自贸区前期改革取得成果,将加速新发展格局快速形成,而自贸区的对外开放则会有力支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加大自贸区的改革开放力度,使其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引擎和关键枢纽,将使中国在后疫情时代走出一条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稳健道路。

自贸区的改革和开放都走在全国前列,遇到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最大最多,要啃的“硬骨头”也最硬最多。比如,上海正在研究的4.0版改革方案,就希望能够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层面得到更大支持。随着自贸区的改革逐步走向“深水区”和“无人区”,要为自贸区的探索赋予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在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坚持改革无禁区,为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扫清障碍。


随着改革走向深入、开放走向全面,既有的法律法规政策难免无法适应,甚至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桎梏。一些部门为了维护自我利益而固守既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只有用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进行持续不断的冲击,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此时要在防范区域性风险的同时多点开花地进行试验,既将可能失败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又不断扩大改革开放的可能性界面,使制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与此同时,要加快自贸区成熟经验做法的复制推广,坚持成熟一批就复制一批,推广一批就固化一批。

如果改革的成果只能在自贸区施行,而无法复制推广到更大的范围,那么这将既是对其他地区的不公平,也不利于承认改革者们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将自下而上的自贸区探索与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相结合,不断倒逼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将使改革开放下活全国一盘棋。这将使自贸区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得以用制度来固化,并反过来为自贸区的再次出发提供更加宽松自由的制度空间。

点此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