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首页 >  科学研究 >  热点聚焦
祁凡骅:我国政党治理的变革逻辑

2016-05-16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政党治理理念的创新,实质上就是我国国家治理顶层治理理念的创新,政党治理实践的变化直接作用于广大党员干部,涉及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驱动力。因此,理解了我国政党治理的变革逻辑,也就明白了我国国家治理的变革图谱。总览近年的治理实践,我国政党治理展现出新的变革脉络。

国家治理现代化宏观指导理念构建完成

        新的时代、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的治理理念来引领。过去的哲人、圣贤的理念,无论再超前,都难免受到时代背景的局限,与未来的情景做不到完美契合。面对新的发展情势,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不断凝练总结,治国理政理念框架日臻完善,逐渐构建完毕。现在,党的治国理政宏观指导理念整体架构清晰呈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基业长青)——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四个全面”战略构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执行(执行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使命是党组织的基本任务与核心追求,愿景回答的是将民众带到哪里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中景象。“四个全面”战略理念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几代领导集体的理念传承。“小康社会”“改革”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提出的战略;“依法治国”战略在江泽民时代开始倡导实施。新一届领导集体强调战略的“全面”性,体现了治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执行是战略转化为现实的关键,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执行层面的指导,为政策工具的选择与执行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

持续反腐赢得政治资本

        铁腕反腐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政治治理最大的亮点,得到了广大民众与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在2014年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拓展。中央巡视工作在对中央部委、地方政府、文学艺术界进行持续巡视的基础上,猛力进击国企领域,特别是国家、中央所属的金融机构。2015年共巡视了43家中管央企,与2014年相比,数量增加了3倍。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中国证券市场出现危机性震荡,中央巡视组也于当年10月份对21家金融机构和金融企业,包括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进行了巡视。

         在“打虎”方面,中央不留死角。去年共查处32位省部级“老虎”,包括3名中央委员和4名中央候补委员,查处了上海市委原常委、副市长艾宝俊与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吕锡文。至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所有省份都有省部级“老虎”被查出。同时,司法、环保、安监等领域也于2015年出现“首虎”。这说明反腐在广度上不断推进。

        海外猎狐行动同样是更进一步。去年海外追逃追赃全面提速,从68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863名,通过国际合作,基本封堵了腐败分子的外逃通道。

        持续强力反腐成就斐然,其突出功效集中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反腐赢得民心。腐败是世界性的难题,存在公共权力的地方必然存在腐败,但完善的制度会大大压缩腐败的空间。不管腐败的原因是制度性的还是个人操守性的,腐败都会受到普通民众的深恶痛绝,因为腐败侵害的是公共利益,满足的是公权执掌者的私欲。铁腕反腐限制的是公权执掌者,惩治的是侵害公共利益的官员,必然赢得广大民众的拍手称赞。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反腐上持之以恒,反腐没有休止符,反腐永远在路上,使民众看到了新的希望。党风廉政建设成功遏制了公款消费、公车私用等铺张浪费行为,民众看到了党风政风的转变,增加了内心的公平感,从而增强了对新一届领导集体的信心。民众支持度的提升本身就是执政资本的积累。

二是反腐带来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各个层面的现代化。腐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生态,强力反腐能够正本清源,有利于形成风清气正的发展生态;对腐败的遏制可以减少权力的寻租,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政府的廉洁程度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政府廉洁程度的改善,本身就是治理现代化的成果。

        国际上许多中国问题研究者都在好奇:新的中国领导者是如何在短期内构建出如此坚实的政治地位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铁腕反腐。民众的支持和认同是最大的政治资本。

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忠诚执行团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的落实、“十三五”规划的执行、经济转型走出低谷等,宏大任务最后的结果是否能达到美好的预期和设想,都离不开一个关键的因素,即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全面从严治党、重申责任意识,是打造高效执行团队的牛耳之策。

        从严治党,拒绝骄兵。管理学者吉姆·柯林斯在分析大组织衰落的原因时曾指出,衰落的症兆有:放大积极因素,忽视消极因素;没有经验却大胆设立赌注性目标;专制管理,团队的活力不断被侵蚀;缺乏责任担当,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沉迷于内部政治重组;专横傲慢,不在乎。党的事业要做到基业长青,就必须不断审视这些症兆,而从严治党解决的就是此类问题。遏制一些领导干部的好大喜功、胆大妄为;整治一些领导干部的无视党内民主规则、专横跋扈;纠正一些领导干部的小圈子、小团体等政治行为;提倡勇于担当、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为此,中央持之以恒贯彻八项规定,2015年,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3.6万起,处理4.9万人,给予党纪处分3.3万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案件数量和处理人数比2014年有明显下降,反映出党风转变初见成效。但2015年处理的党员干部中,省部级官员10人、地市级官员509人、县处级官员4303人,都比2014年有明显增多。这说明,高级别领导干部中有不少人依然对作风转变认识不够深刻。由此看来,党风建设不可松懈。

        从严治党,提升忠诚。商业管理中追求客户忠诚和员工忠诚,这是企业盛衰的关键。公共组织存在同样的管理诉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谈到领导干部的忠诚意识,明确提出:对党绝对忠诚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党员对党组织的忠诚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依靠,通过从严治党,强调政治规矩,重塑忠诚。有了忠诚才会有担当和责任,有了忠诚才会有可靠的执行力。从2015年1月开始,中央组织部在全国范围部署推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凡提必核”,凡是拟提拔为副处级以上干部人选、后备干部人选以及转任重要岗位人选等,都要进行重点抽查核实。同时,加大对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的随机抽查力度,将抽查比例由3%—5%扩大到10%。2015年共抽查副处级以上干部43.92万人。其中,因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问题被取消提拔资格的3900多人,124人受到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处理,因抽查核实发现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160人。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核查制度的贯彻,促进了领导干部的规矩意识,增强了领导干部对组织的忠诚度,减少了带病提拔现象的发生。

        从严治党,垂范社会。《礼记》中谈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民众不但关注宣传提倡什么,更关注党员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党的形象是由每一位党员的个体形象汇集而成的,其中,领导干部的个人形象又受到民众的格外关注。从严治党的基本目的就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纯洁领导干部的思想。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变得更加优良了,就能够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

        从严治党,整肃自我,是党组织引领社会的必要前提。2014年党风建设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层层展开。为了延展、深化党风建设成果,2015年中央推出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三严三实”活动,一方面与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培育严字为先的政治文化。另一方面,提倡笃实的工作作风、忠实的执行文化。2015年10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同时颁布,党风廉政有了新的标尺。纪律处分条例列出了党员纪律负面清单,勾画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2016年2月,党中央推出“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实践,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将广大党员修炼成为垂范社会的优秀群体。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治理创新年度总报告(2016)》执笔人)

原文见:

[中国教育报]祁凡骅:我国政党治理的变革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