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
李文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更好地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首都高质量发展,5月28日,北京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委党校联合举办党的建设工作研讨会。与会者围绕首都党建工作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文钊应邀出席研讨会并发言,以下是《北京日报》2021年6月7日理论周刊版刊载的原文。
“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核心要义
李文钊
“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始于居民诉求,又要超越居民诉求,其核心是多层次治理主体在党的领导之下通过对话、协商、谈判、信任、合作和共同行动,推动解决超大城市治理中的民生棘手难题,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公共价值创造过程,本质上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超大城市治理创新。“接诉即办”改革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围绕诉求来进行被动回应;第二阶段是“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这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环节;第三阶段是对接诉即办改革的升华,实现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时代之问。“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核心要义,可以从五个维度来理解:
一是从系统维度看,核心是通过建构共性问题实现专项治理。既要见树木,又要见森林。建构共性问题及专项治理是“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首要含义,也是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的直接举措。要从一个一个人和一个一个问题中,寻找共性和规律,发挥各级各类治理主体的主动性,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两个关键小事”“每月一题”就是对市民诉求的系统建构和系统回应,可以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二是从空间维度看,核心是通过探究问题区域实现综合治理。群众的诉求和问题是在一定空间下展开的,有些空间治理得差,把这些治理得差的地方抓住,就补齐了短板。比如对老旧小区的治理、对回天地区的治理等。
三是从时间维度看,核心是通过预测周期问题实现前瞻治理。预测问题发生的时间周期并提前采取行动,这是从时间维度推进“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第一层含义。有些问题每天都会发生,有些问题则周期性出现。预测问题在时间轴上的分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注意力分配,这是从时间维度推进“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另一层含义。一些每时每刻都发生的问题,仍然会存在时间分布的差异。可基于2019年和2020年的数据,对城市治理中的周期性问题进行梳理,提前谋划并采取措施,可总结不同月份市民的重点诉求,进行前瞻性治理。甚至可以借鉴中医的思想,“冬病夏治”或“夏病冬治”。
四是从变化维度看,核心是通过监测问题症状实现源头治理。可以从对问题症状进行监测和加强基层治理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使得问题在萌芽状态得到解决,避免成为民众诉求对象,这也是源头治理的应有之义。城市治理主体需要发展有效的城市感知体系,具备很强的问题监测和识别能力,能够在事物转化为问题、小事变成大问题之前,及时预警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五是从互动维度看,核心是通过征集问题线索实现共同治理。要求注重从群众中收集问题线索,与群众一道促进问题解决,避免问题演化为诉求。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即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和建构治理主体、群众多方互动平台。城市治理的核心是人,做好群众工作是关键,协商、对话和沟通是主要方式和手段。
如何将“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理念转化为行动?一是推荐“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最佳实践,形成学习的样板。二是纳入干部的绩效考核,发挥导向作用。三是提升基层干部的学习能力,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关爱和监督,既有激励又有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