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讲座
伊利诺伊大学张玥副教授分析中国、印度、巴西的非正规住宅与城市治理

2019-12-31

2019年12月24日中午,我院求是学术讲座第150讲在求是楼320会议室顺利举行。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政治学系长聘副教授、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特聘学者、Urban Affairs Review主编张玥博士受邀担任本期学术讲座的主讲嘉宾,发表了题为《超越“贫民窟”:中国、印度、巴西非正规住宅与城市治理》的精彩演讲。本次讲座由学院副院长杨宏山教授主持,来自学院内外的60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张玥副教授的分享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她首先介绍了本次研究的背景,并将城市化和非正规性位置作为研究的关键词;其次她在提出现有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建构出自己的理论框架,第三部分则引入广州、孟买和圣保罗的非正规住宅治理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和提炼出本次研究的核心要点。

在背景介绍部分,张玥副教授指出,未来城市化的发展更多地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但城市化的发展并非只有表面上看到的中央商务区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蓬勃建设,更重要的是与前者相伴相生的城市非正规性。针对非正规性,张老师指出,它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在居住形态上表现为非正规住宅,在就业形式上则为非正规就业。张老师的研究重点关注前者,同时认为当前普遍使用的“贫民窟”概念并不能准确概括城市非正规住宅的全貌,要看到非正规住宅背后更丰富的问题,即,非正规住宅不仅仅是住房问题和技术问题,更多地与国家政治系统的稳定、社会的稳定、人民的满足感密切相关;从理论层面来看,它也挑战了我们的理解:城市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化?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张玥副教授通过对全球的城市发展以及非正规现象的考察,提出了自己关切的研究问题:第一,如果国家的基本任务之一是维持秩序,那么为什么非正规住宅在发展中国家仍能如此普遍和持久地存在;第二,国家如何应对非正规住宅;第三,如何解释在不同城市国家干预所产生的不同结果,进一步地,所谓非正规住宅所在的“无治理”地带又是怎样被治理的。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张老师简要回顾了学界关于城市非正规性的研究文献,同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三点不足:一是对非正规性的理解过于简单;二是缺乏从政治结构、政治机制以及整体治理的角度关注非正规性;三是研究范围相对局限,缺乏跨国跨地区的比较。

针对此,张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非正规性在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常态,并且高度多样化,扮演全球城市增长和职能的蓄水池角色;其次,国家和非正规性之间其实存在着一种共生关系,国家实际上在积极地生产和策略性地利用非正规性,两者之间是一种嵌套关系;最后,城市治理机制是理解国家不同干预结果的重要的视角。

基于上述观点,张老师进一步解释了什么是国家治理机制,它是指国家机器以及相关的非国家网络之间的互动。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治理机制,张老师还从两个维度(治理有效性和治理包容性),三个变量(府际关系、政党体系、非国家网络)方面作了详尽的解释,构建了研究的理论框架。


在随后的案例分析部分,张玥副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案例的选取考量,并利用建构的理论框架对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城市治理机制进行了比较。概括而言,中国的城市治理机制为增长主义,印度为庇护主义,巴西为多元主义。在具体讲解中,张老师首先介绍了广州城中村的发展历程、特征及改造流程,通过琶洲村、杨箕村、冼村案例的分析,讨论了“一村一策”改造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之后,张老师将视线转向了印度最大的城市孟买,介绍了孟买贫民窟的发展历程、现状特征和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在经历了贫民窟清理、升级到贫民窟再开发的政策转型后,印度的贫民窟在当前扮演者“票仓”的重要角色,成为了政治角力的重要场域;最后,张老师介绍了巴西圣保罗市中心一种具有抗争性的非正规住宅形式,通过“住房运动”和“逆权侵占”,再加上宪法的保护和多个主体的支持,一些在市中心没有住房的人群获得了住房。不过,随着右翼势力的上台,当前的住房运动能否得以持续,还有待继续观察。


最后,基于案例比较和理论分析,张玥副教授得出了几点研究结论:第一,非正规性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的常态,而并非一个边缘化的状态,同时非正规性也持续被国家所生产和利用;第二,对国家能力和城市治理而言,重要的不仅是治理有效性,而且还包括治理的包容性;第三,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改善大城市中低收入群体获得权力、机会和资源的途径,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策制定者需要将城市更新纳入更广泛的政策议程;第四,城市化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城市化路径,背后的差异性及逻辑非常值得关注;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个过度城市化的问题,当土地实现了城市化,人口的城市化可能还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此外,我们也应该重视城乡之间更均衡的发展,而不应该把城乡当作一个二元对立的关系。


张玥副教授的讲座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积极思考和踊跃提问。围绕研究方法、治理理念、概念界定与操作化、案例选取、国家-社会关系等问题,张老师一一进行了回应。讲座结束后,副院长杨宏山教授代表学院向张玥副教授颁发了求是讲座证书,再次向她表示了感谢,同时邀请与会教师与张玥副教授共同合影。


撰稿:李雪伟

图片:莫少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