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14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9个学科获评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A类学科数量居全国第二。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价中,学校一流大学9个评价要素全部成绩优异,14个一流学科全部继续入选第二轮建设名单,9个学科位居全国高校顶尖水平。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持续创造佳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马当先”优势持续巩固,基础学科提档升级发展卓越,社科学科地位顶尖持续领先,交叉学科创新发展成为新增长极,学科建设整体又上新台阶。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学校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公共管理学院组建于2001年6月,目前学院下设行政管理学系、土地管理系、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设有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城乡发展与规划、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社会保障、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应急管理、大数据公共治理、干部教育学10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城乡发展与规划、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社会保障、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应急管理、干部教育学9个博士学位点,公共管理硕士(MPA)、国际公共管理硕士(IMPA)2个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
2017年和2022年,公共管理学科入围第一轮和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共管理学科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在全国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均获评A+,在2024年QS世界大学社会政策与行政管理学科排名第50名,国内大陆高校第1名,同时位列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高校第9名,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2017年和2024年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项目先后两次通过全球公共管理院校联(NASPAA)组织的认证。学院同时是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让我们共同推进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向前发展!
一、招聘岗位
教师岗位
二、岗位类型
教师
三、专业要求
公共管理学(1204)、应用经济学(0202)
四、岗位名额
4人
五、任职条件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未有不当言行,遵纪守法、师德高尚、学风端正、治学严谨、为人师表、身心健康,热爱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敬业精神和协作精神;
(二)从事公共管理方向研究,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具备履行相应岗位职责的能力;
(三)招聘对象为4名调动人员、博士后出站人员、海外留学回国人员等。
六、岗位职责
(一)立德树人,潜心治学,开展高水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二)助力所在学科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推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
(三)完成受聘岗位考核要求。
七、年龄要求
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女性年龄放宽1岁。
八、职称要求
应聘讲师岗位者无职称要求,应聘副教授岗位者应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应聘教授岗位者应具有正高级职称。
九、福利待遇
为学校正式事业编制,按照上级部门政策要求办理落户,享受有关薪酬福利待遇,缴纳社会保险。
1.薪酬福利:提供国内同等岗位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薪酬。对于受聘学校人才岗位体系的,根据受聘岗位层次,享受相应级别的人才津贴。
2.住房待遇:符合条件者可按规定申请学校周转住房。
3.子女入学: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学龄前及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可按规定就读中国人民大学幼儿园、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
4.公费医疗:按照上级部门规定提供相应医疗服务保障。
十、注意事项
岗位有效期:2025年12月31日之前(本岗位采取滚动招聘方式,视申请情况分批组织面试、试讲,宁缺毋滥、招满即止。请有意申请者尽早提交应聘申请)。
申请要求:请有意应聘相关岗位者请登录中国人民大学人才招聘网(zhaopin.ruc.edu.cn)申报,如遇系统问题,可先发送简历至spapyuanban@ruc.edu.cn。
联系方式:刘老师 010-62510928(工作日8:00-11:30,14:00-17:00)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
邮政编码: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