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新闻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召开专题会议 深入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

2023-09-15

2023年9月6日中午,公共管理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暨第177期学术沙龙在求是楼320会议室举行,围绕《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开展学习研讨。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严金明,党委委员、副院长杨宏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文钊,副院长秦波,党委副书记徐景阳,党委委员于砚文,以及学院师生近四十余参加学习。学院党委委员叶裕民做主题辅导讲座。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兼)孙柏瑛主持集体学习。

1.jpg

孙柏瑛在介绍中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次集体学习旨在通过解读国家最新治理政策,引导师生关注民生、关注城中村改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并以理论为指导,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从解决人民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出发,系统性、全面性建构思维模型,涵养公共管理学者的学科情怀,担当时代责任。

2.jpg

叶裕民围绕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时代意义、该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国城中村模式的演进与转型三个方面内容开展辅导讲座。叶裕民教授指出,城中村区域“三低两高”特征显著,人居条件恶劣,存在大面积的住房贫困,流动人口适龄子女难以接受优质教育;而住房贫困与基础教育匮乏将导致我国市民化推进举步维艰,人力资本严重受阻,进而影响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我国传统的排斥型城中村改造模式加剧了城中村难题。《意见》出台有利于推进以人为核心实现新型城镇化、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整体现代化。

叶裕民分析了中国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演进及其向公共政策转型方面的情况。她表示,从政府主导管理模式到排斥性治理模式,再到包容性治理模式,我国的城中村改造模式不断改进、完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将新市民住房问题解决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使城中村不再大规模产生,以“包容”的模式与路径解决“改不动、改不起、改不完”问题,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到以人为本,打造宜居住房。

孙柏瑛表示,《意见》将城中村改造,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作为撬动下一步城市化进程的重大举措。以城中村改造的公共政策回应超特大城市的重大现实问题,解决城中村的空间问题、社会问题、公共服务问题是高水平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屋建瓴,以超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以改善流动人口住房福利、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空间建设,推进市民化政策议程,以重构城市空间,不断驱动与现代城市适配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成长力,从而为未来的城市化建设目标提供社会基础。

严金明表示,《意见》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超大特大城市人口众多,各类要素聚集程度高,在提高供给质量,拉动有效需求方面具备优势:一方面,城中村改造有助于优化城市面貌,补齐相关短板,改善居民教育、医疗、养老、家政等问题,从而解决大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并进一步激发出居民在相关领域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城中村改造可以带动基建、地产上下游的投资。

杨宏山表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改善城中村区域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叶裕民教授基于十多年的研究成果,系统讲解了包容性城中村改造模式,将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新模式。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具体情境,既解决尊重迫切需求,又遵循基本规律,确保行稳致远,形成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李文钊表示,《意见》的出台是新时代推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城中村改造来促进超大城市内部的均衡发展,切实破解超大城市发展中的短板和不足。叶裕民教授长期关注这一话题,提出通过城中村改造来为新市民提供住房,实现城中村改造和新市民住房协同推行,为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学院相关学科对于超大城市城中村问题一直有深入研究,学院将会发挥有组织科研的优势,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术与咨政有机统一,为探索中国自主的超大城市治理知识体系贡献智慧。

秦波表示,通过本次讲座,不仅对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城中村改造的重大意义、实施路径、整体部署进行了全面了解,更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叶裕民教授自觉将国家社会的重大需求作为学术研究一以贯之的目标,展示了公共管理学者责任担当的气度,从20年前出版《中国城市化之路》开始,她努力构建城市化相关的自主知识体系,体现了学者理论创新的高度;十余年如一日坚持数十个城中村的调研、数千份问卷的收集,体现了学者实证研究的厚度。

徐景阳表示,通过本次讲座认识到了城中村改造的深远意义。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城市更新尤其是城中村改造已经成为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瓶颈,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目前城中村改造在特大超大城市中已成为系统性问题,政府、市场、村民、流动人口组成了互相影响联动的社会系统,解决系统性问题就必须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要立足城市发展全局,不可头疼医头,摒弃排斥性更新,建立包容性更新的制度和解决方案。

于砚文表示,叶裕民教授的讲座向我们传达了党中央指导意见的背景及主要意义和主要内容,介绍了不同时期、不用城市对城中村改造方式的演进,体现出我国公共政策和公共治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从这些生动的案例中,看到了我国的公共管理者是如何不断调查研究,不断协同创新,不断学习总结和探索,结合不断发展的国情和民情,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显示了中国公共治理的智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jpg

孙柏瑛号召学院师生在围绕研究高质量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开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提升作为公共管理学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公共管理学者应紧紧围绕学科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脚踏实地、孜孜以求,持续将公共管理理论与中国国情、实践相结合,在构建中国自主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方面不断思考与探索。

4.jpg

严金明进行总结。他指出,经济发展的增量与存量问题、供给与需求相平衡问题等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公共管理学者可在此基础上加深研究,为实现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贡献具有针对性的学术成果。本次集体学习和学术科研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在引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希望学院师生未来坚持扎根中国大地、研究中国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公共管理研究者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