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新闻
学院2022年度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介绍

2022-09-08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2年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我院立项数量再创新高,共14个项目获得立项。其中面上项目8项,立项率88.9%;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立项率54.5%。现对获得立项的项目予以介绍。

吕萍

教授,博士生导师

项目类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名称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住房市场跨域治理模式研究

项目简介

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基于区域协同发展背景对住房市场问题进行诊断,明确政府在缓解城市间住房供求空间错配、市场过度分异等问题的关键作用。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探究政府治理与住房市场的关系和影响机理,辨析政府跨域治理难以实现的关键堵点,并展开实证及模拟分析。探索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尝试重构央地关系、城市间政府关系和不同行政部门关系,并提出住房市场跨域治理有效运行的体制机制。研究基于城市群整体发展的视角,系统性地认识、分析和解决住房问题,丰富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应用场景,为长效解决城市群住房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优化路径。

王丛虎

教授,博士生导师

项目类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名称

统一平台运行下公共资源交易腐败治理机制:模型检验与实现路径

项目简介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被国际社会公认为腐败高发领域,加强该领域的腐败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研究公共资源交易腐败治理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及模型构建,可以为腐败治理的有效机制决策提供理论基础。本项目通过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大数据分析及案例实验对比,构建基于组织变革和治理目标的动态变迁模型,系统总结中国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交易改革的经验教训,探寻共性和规律,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改革和构建公共资源廉洁阳光交易提供理论基础和对策建议。

李东泉

教授,博士生导师

项目类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名称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社区韧性建设研究:要素、机制与路径

项目简介

社区韧性是特定地理空间采取集体行动应对外来冲击的反应、适应和恢复能力,是提升城市韧性的必要尺度和城市应急服务的有效补充。随着城市面临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城市内部应对风险能力差异性的加剧,社区韧性得到重视,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更加令人瞩目。项目立足社区韧性的能动性,以社会资本为核心变量,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独特视角和分析工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社区韧性行动者网络的构成及其形成演化机制的理论研究;社区抗疫过程中行动者网络演化机制的回溯研究;社区日常行动者网络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以及日常与应急行动者网络之间的路径研究。项目回应风险社会的城市治理需求,直面现实问题,从个体社会属性-社区建成环境-外部制度环境三个层次,构建社区韧性建设路径,为从社区尺度提升大城市治理能力提供政策建议,为城市更新等规划实践活动提供政策启示。

秦波

教授,博士生导师

项目类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名称

社区尺度下城市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与优化调控研究

项目简介

我国人口城镇化与深度老龄化相互交织叠加,建设老年友好城市势在必行。本项目聚焦于老年人主要日常生活的社区尺度,综合调研访谈和多层线性回归、双重差分模型、仿真等多种分析方法,识别建成环境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关键因素及其效应,厘清建成环境关键影响因素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探索建成环境优化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我国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及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提供遵循实证研究发现的优化调控政策建议,也为全球老年友好城市研究提供中国特色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案。

马亮

教授,博士生导师

项目类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名称

数字政府如何降低行政负担:面向中国地方政府的实证研究

项目简介

行政负担是群众企业在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需要承担的各类成本,包括学习成本、服从成本和心理成本等,对政府绩效、营商环境和社会公平影响深远。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数字政府建设,被视为降低和消除行政负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数字政府能否及如何减少行政负担还没有得到充分研究。本项目结合新公共治理、代表性官僚、街头官僚、数字治理、行为科学等理论,探讨数字政府影响行政负担的内在逻辑、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并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行政负担理论。本项目基于“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优化、疫情防控、科技创新、基层治理等政策场域,综合运用实地调研、案例研究、调查实验、问卷调查、二手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数字政府与行政负担之间的关系。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将构建中国情境下的行政负担概念,厘清数字政府影响行政负担的内在过程和发生机理,深化数字时代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并为行政改革和政府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李青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项目类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名称

契约理论视角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对地方财政行为的影响研究

项目简介

自2014年修订《预算法》赋予地方政府发债以合法性以来,我国构筑起了地方政府债务管控的政策体系。本项目基于中国债务分权管理体制的背景,将自上而下对地方政府实施的债务管控视为契约执行,将地方政府视为契约执行中的代理人。以地级市和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大样本数据的定量方法和小样本的案例研究方法,考察在政府间的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和不同控制权分配结构下,债务管控对地方财政行为的影响机理与影响效应,以揭示出作为代理人的地方政府的行为是否偏离管控目标。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债务治理激励相容的系统建议,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有效控制债务风险。

王洁晶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项目类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名称

我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影响机制、空间格局与差异化治理策略研究

项目简介

当前流动人口市民化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需求方”(流动人口)和“供给方”(城市)的空间错配。本项目直面这一现实需求和研究不足,将研究视角从市民化进程本身前移至人口迁移,建构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分析框架,旨在回答“哪些特征的流动人口具有市民化意愿和能力”,“不同特征的流动人口存在怎样的城市选择偏好”,“不同特征的流动人口在不同类型的城市如何实现市民化”三大关键问题。在研究不同特征群体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决策机制的基础上,预测市民化的空间格局,从需求方和供给方意愿和能力匹配的角度探讨格局优化路径,提出“因人而异”和“因城而异”的差异化治理策略。研究成果能够为推动市民化的精准施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建议,可从转变“不完全城镇化”模式的角度丰富中国城镇化理论。

梁海伦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项目类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名称

主动健康行为机制驱动的老年脑健康管理策略研究

项目简介

保持脑健康、减缓脑衰老是老年人实现身体、心理和社会多维度健康的基础。提升老年人群脑健康水平对协同推进健康中国和健康老龄化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脑健康风险动态复杂、干预窗口期短、个人主动健康管理责任重等挑战,本项目从驱动主动健康行为产生的理论机制出发,运用数据挖掘的手段识别不同人群的认知类疾病风险,据此对人群进行疾病风险的分层,在强化个人、家庭和社区能动性的基础上实施脑健康管理策略,提升老年人群脑健康管理的适老性和人群依从性。

郑敏睿

讲师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

城市混合功能模式挖掘建模与更新评价

项目简介

在现有的城市更新相关研究中,城市混合功能模式挖掘和更新评价成为当前城市更新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地识别城市混合功能区、挖掘城市混合功能模式、推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优化,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基于时空大数据开展城市功能识别研究取得长足进展,但如何优选适宜的混合功能单元、如何通过数据的空间关联性减少误判漏判、如何评价混合功能模式的合理性等问题急需探讨。本项目拟通过改进去“丛聚”方法提升POI数据质量、用动态网格和莫兰指数优选功能单元、用显性超参数优化改进空间同位模式挖掘精度、改进生态位模型对混合功能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等创新性工作,形成一套新的城市混合功能模式挖掘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推进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喻月慧

讲师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共病模式挖掘、负担评价和健康管理策略研究

项目简介

共病管理是国际健康管理领域的热点议题,也是我国在实施慢性病综合管理方面亟需补齐的短板。本课题基于复杂网络的基本思想深入挖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群体的共病模式,在共病模式基础上评价患者负担及医疗保险的补偿效果,最后结合共病模式、负担评价结果以及实地调研来构建有效的健康管理策略。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开展慢性病综合管理提供有益启示,推动“身心一体”健康管理模式的实施。课题预期呈现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以患者为主体的负担评价方法、健康管理情境分析框架等成果在未来可以推广到其他人群的健康管理研究中。

孙英英

讲师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

心理应激视角下高层建筑人群疏散行为规律与管控策略研究

项目简介

突发事件下有限空间内的密集人群管控依赖于对群体心理与行为特征的认识。本项目通过创新地设计疏散演习实验,利用智能手环、计时器、摄像机等分别测量并得到生理记录、计时记录、视频记录。利用统计力学分析法,计算疏散人群的情绪反应模块,以及速度-密度-流量行人流基本图特征。利用拟合回归分析法,探索建立“心理—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从心理应激视角解析影响高层建筑疏散效率的典型行为特征的形成机理,获得人群疏散的行为规律以及优化的管控策略。

廖露

讲师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

议题框架视角下模糊性政策执行的影响机制研究:以气候变化政策为例

项目简介

公共政策由于目标和手段上的模糊,给政策执行带来的影响是近年来国内外公共管理学界愈发关注的议题。在我国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等领域也具有紧迫的现实义。已有研究对于如何应对政策模糊性存在较大争议,并且难以完全解释政策主体在面对高不确定性时,行为与决策的内在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本课题聚焦于气候变化政策,引入议题框架的视角,从微观个体认知与行为,和宏观制度环境与政策两个角度,构建模糊性政策执行的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结合人工编码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刻画不同层级政府和媒体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议题框架,探索其地区差异和时间演变。并通过问卷实验和量化模型,揭示议题框架影响政策执行的微观影响机理,检验模糊性政策执行的影响机制。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提高气候变化政策执行效果的议题框架策略,为我国气候变化治理的路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张译文

讲师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

利用多政策工具促进农户实施用材林生态化经营:实验设计与激励策略

项目简介

农户用材林经营是乡村林业的核心之一。促进农户实施用材林生态化经营对于提升森林质量与固碳能力、实现“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用材林生产情境下农户生态化经营行为的研究极为稀缺。本课题首先考察农户当前的生态化营林水平,构建“知识-价值-效能”框架分析其行为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其次,借鉴公共物品自愿贡献实验、经济学选择实验、心理学启动实验的方法,研究农户在自愿性、经济性、管制性政策工具下开展生态化营林的意愿,理解林农生态化经营策略偏好。本课题有助于设计瞄准效率高的自愿性政策、与林农偏好相符的经济性政策、与林农内在动机兼容的管制性政策,激励林农开展生态化经营。

佘卓霖

讲师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

工作狂领导的动态双刃剑效应及干预策略研究

项目简介

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剧和移动办公技术的发展,工作狂领导在职场中不断涌现,这一现象引起了管理实践界的广泛讨论,并成为了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新兴话题。本项目将立足于中国组织情境,探究工作狂领导的动态双刃剑效应及干预策略,主要内容包括:(1)厘清工作狂领导的概念内涵,结合质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形成具有效度和信度、且适用于中国组织情境的工作狂领导量表;(2)采用纵向追踪研究设计,考察工作狂领导的动态双刃剑效应及其作用机制;(3)通过现场实验,探索针对工作狂领导及其直接下属的干预策略。项目预期成果将从动态视角深化和拓展对于工作狂领导双刃剑效应的认识,为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