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0
2022年5月2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主题会议在线上召开。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文钊主持,学院院长严金明教授、党委书记孙柏瑛教授和来自各个系所的资深教授参与发言。会议主要针对如何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如何推动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展开。
会议首先由李文钊教授介绍主题和背景,严金明院长和孙柏瑛书记分别对各位参会人员表示感谢,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来中国人民大学考察的讲话精神和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会议讨论要点和具体要求。
李珍教授提出,这个会议开得很及时,也很有必要。我们目前仍旧对西方理论消化不够,对自身情况考虑不足。中国人民大学应当带头把社会保障学科建设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学科一般性和学科特色性相结合,也要组织全国性的力量研究、分析和预测未来三十年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轨迹。
许光建教授提出,公共管理学科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学科发展和演进规律,同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研究中国从古至今的公共管理实践规律,要积极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公共管理实践和知识。公共管理学科范围广,每个学科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要认真考虑怎么把各个学科的理论体系融入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中。
何艳玲教授提出,自主性要求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具有经得住推敲的研究立场、研究品质,并对全人类做出一般性的贡献。学科体系化建设要求学科实践、研究、知识更加系统化。每位研究者都需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应关注党建引领与社会活力、央地关系与基层治理、政策创新与社会发展、经济规制与经济发展、现代转型与转型秩序等重要议题。
王虎峰教授提出,反应规律的、趋势的、特色的、创新的知识体系才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善于扬弃,破立结合,认识当前社会医学发展的不足,积极发展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科,未来要继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和医改方面系列研究。
毛寿龙教授指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要求认真思考自主性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要处理好中西方关系和古今关系。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不是全面否定过去的或者西方的知识体系,关键是脚踏实地,把自己做好,把当前问题解决好。
杨开峰教授指出,我们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来一直在进行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我们有一些原创性知识,但不成体系,与中国的地位不匹配。在执行方面,要做到有组织的科研创新与个人独立的科研并行,我们不仅要关注热点问题,也要注意其它方面的知识和理论积累。
张占录教授指出,我们要加强认识自主,未来的知识体系要融合中国古代的思想,同时认真思考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的边界问题。另外,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并不排斥在国际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
刘昕教授指出,中国与西方最大的差异是发展阶段和路径的差异。我们与西方面对的问题和政治社会背景不一样,需要深刻思考为什么和如何建设自主的知识体系。
吕萍教授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处理好中西关系与古今关系。当前学生对现实问题了解不足,对学生培养的方法、对老师成果的评价应该做调整。对学生的评价、需要调整。未来应建设长期跟踪的调查研究基地。
杨宏山教授指出,近几十年国家治理实践发生重大变化,自主知识体系一定要与学科相结合,中国特色需要与世界潮流相结合,要把场景性的描述与一般性的理论相结合,从而深化对中国经验的认识。我们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的研究并加强相关教材建设。
黄燕芬教授指出,学者研究不能停留在对策研究,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如果中国的学者的研究只能在中国的场景进行理解,就谈不上世界性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需要在理论上创新,才能有助于学科发展;需要强调科学性和理论性,才能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知识发展有所贡献。
秦波教授指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一直在建设过程中,中国公共管理知识体系需要保持知识性和实践性,加强课程思政、系列教材以及实验室建设,从而更好的发展新文科。任何知识体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尊重学科和学者发展规律,重点突破,久久为功。
会议最后,严金明院长和孙柏瑛书记总结各位教授精彩发言,他们对教授们的深刻思考和建言献策表示感谢,之后将会吸收并应用于指导未来的知识体系建设,落实于教学、科研和服务等具体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