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4
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2023年6月30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建设论坛在求是楼320会议室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俊清,中央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刘旭涛,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孟天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严金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柏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文钊出席本次论坛,学院内外教师、学生代表参加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公共管理学科不同层次、不同二级学科、不同类别学生培养质量、能力的要求和特点,从推进“分层次、分群体、全阶段”和“重案例、重实践、多视角”两个角度出发,深度研讨了公共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标志性成果形式及其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创新,共商公共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机制,分享、交流了各校的成果与经验,在公共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思政建方面达成新共识。
开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参加论坛开幕式并致辞。郑水泉首先代表学校对本次课程思政建设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参与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表示热烈欢迎。郑水泉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来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思政课,体现出总书记对高等教育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视,也体现总书记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关切。公共管理学科扎根中国大地,贴近时代前沿,紧扣国家治理脉搏,具备开展思政课程的天然优势,每一门课都可以依托治理的现实问题,打造成为有深度、接地气的思政课程。郑水泉就公共管理学科视角下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四点心得:一是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深入挖掘并清晰定位每门课程的思政内涵;二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立德树人的能力,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联动推进;三是依托教师的科研力量,推动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四是将中国的场景、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更多地融入公共管理学科的课程培养体系,探索多层次、多类别学生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中培养方式创新的路径。郑水泉表示,课程思政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重要的影响,希望通过交流研讨进一步达成课程思政建设的业界共识,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校党委副书记郑水泉致辞
论坛开幕式由严金明主持。严金明表示,首届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建设论坛成功举办后,校内外同仁再度聚首,希望为公共管理领域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互鉴、相互学习的平台,共同探讨如何为公共管理学科课程融入更多思政元素、红色基因等先进的内核。
学院院长严金明主持
主旨演讲
论坛主旨演讲环节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文钊主持。
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俊清教授发表了题为“从民族事务治理的概念界定看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的演讲。李俊清围绕如何建构民族领域的自主话语知识体系展开论述。他指出,民族问题和国家治理息息相关,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在中国的制度中有所表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被列入宪法相关条款、专项法律中,使得我们无法回避民族话语建构这一议题在政治文化生活当中的重要地位。李俊清在演讲中横向对比了国外民族理论和历史,纵向梳理了我国民族政治发展演变的历程,强调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我国当前民族工作主线的重要地位,展示出自主的民族话语知识体系在民族文化自信和课程思政建设当中的重要意义。
李俊清作主旨演讲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刘旭涛教授发表了题为“公共管理课程设计中的当代中国治理源流”的演讲。刘旭涛从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历史传承和对西方管理体系和思想的学习借鉴两方面进行分析,深入探讨我国治理方式的独特性,指出了思政课程设计和党的领导的成功经验的重要关系。他以官员的管理、官员的知识化、官本位和行政层级的演变为例,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干部制度现代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官僚制、科学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等西方管理思想的学习借鉴,分析了中西方治理思维的差异与联系。最后指出了我国干部管理体系当中的问题和改革,强调中国的治理智慧就是在不同的矛盾点中找到平衡,课程思政建设本身需要汲取中国的治理智慧,并在公共管理学科课程设计中充分体现。
刘旭涛作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孟天广教授发表了题为“社会科学课程思政探索与思考”的演讲。孟天广首先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经验和反思。他将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理念凝练三点: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认为课程思政要实现融合而非贴合,要自然、润物细无声,要有机而不能刚性,教师要掌握一些主要使用的教学技巧,启发式教学为主。随后孟天广教授以《西方社会学思想史(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学》为典型案例分享了清华大学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最后,孟天广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注重学科教材编撰的基础性和前沿性,注重制度化的推进,注重“硬思政”和“软思政”的融合。
孟天广作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孙柏瑛教授发表了题为“国家一流课程《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标志内容与环节”的演讲。孙柏瑛从《公共管理学》课程的建设出发,提出来自西方话语体系的理论课程要怎样走出中国的独特道路,做到挑战西方理论甚至超越西方理论,实现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系统创新这一重要命题。孙柏瑛表示,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个性与共性出发,《公共管理学》教学中存在五大思政元素:价值导向、中国场景、中国问题、中国案例和理论对话。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要有机注入政党、国家、社会三元素,探讨公共性在中国的指向,将理论放置于完全的中国场景下,回应中国特有的问题;通过案例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能力,最终实现对中国公共治理的自主性理论阐释。
孙柏瑛作主旨演讲
李文钊对各位嘉宾的精彩演讲进行总结,对演讲嘉宾所分享的课程思政建设思想、经验表示由衷感谢,并欢迎各位老师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共同推动学科发展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
主论坛主旨演讲结束后,论坛进行了“分层次、分群体、全阶段的课程思政建设”“重案例、重实践、多视角的课程思政建设”两个平行分论坛。我院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郐艳丽教授,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胡宏伟教授,土地管理系副主任张秀智副教授,学院案例中心主任、行政管理学系副主任张楠迪扬副教授,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胡威副教授,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张友浪副教授,行政管理学系王筱昀老师作主题演讲。平行分论坛分别由张友浪、张楠迪扬主持。
平行分论坛概览
闭幕式
平行分论坛结束后,闭幕式在求是楼320会议室进行。学院党委书记孙柏瑛教授,平行分论坛汇报嘉宾王虎峰教授、郐艳丽教授、胡宏伟教授、张秀智副教授、张楠迪扬副教授、胡威副教授、段晖副教授、张友浪副教授、王筱昀讲师出席闭幕式。闭幕式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文钊主持。闭幕式首先由平行分论坛主持人张楠迪扬、张友浪对分论坛交流情况进行总结,并对不同二级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进行概括。与会嘉宾分享了本届课程思政建设论坛对自身教学和学科发展的启示。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文钊主持闭幕式
闭幕式最后,孙柏瑛作总结发言。孙柏瑛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学院连续两年举办课程思政建设论坛,旨在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与课程思政的双重建设提供经验交流互鉴的平台,鼓励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方式和价值观层面上坚持思政引领。希望本届思政建设论坛的交流成果能够有效应用到学院各类课程的建设中,从而强化公共管理学科“解决中国问题”的价值导向,提升公共管理学科“回应时代之问”的内在能力。
党委书记、副院长(兼)孙柏瑛进行总结